13
2024
-
05
芯聞動態|中國半導體現狀:7nm及其以上的高端芯片生產仍困難!
作者:
來源:公眾號:軟件邦
在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長河中,每一步技術躍進都伴隨著全球產業格局的微妙變化。2024年5月10日,半導體行業協會(SIA)與波士頓咨詢公司(BCG)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,再次將聚光燈聚焦于全球芯片制造的未來圖景,尤其是對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軌跡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。這份報告不僅揭示了中國半導體制造業的現狀與挑戰,也為全球芯片供應鏈的未來分布繪制了一幅清晰的藍圖。
報告指出,盡管中國半導體廠商在過去的幾年里取得了顯著的進步,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,要想實現7納米及其以下先進制程芯片的規模化生產,仍然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。據預測,到2032年,中國在全球10納米以下芯片的生產份額僅能達到28%,而其中的先進制程(7納米及以下)預計僅占全球的2%。這一數據對比顯示,中國在高端芯片制造領域的突破尚需時日。
對比之下,美國雖然目前也缺乏10納米以下芯片的本土生產能力,但其策略布局顯得更為靈活。借助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和三星在美國本土建廠的契機,美國的芯片生產能力預計在未來十年將實現驚人的203%增長,到2032年,其全球生產能力占比將達到14%。這無疑為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角色注入了新的活力,同時也體現了其在高科技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戰略意圖。
SI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-諾伊弗的言論,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觀察視角。他提到,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投入似乎更側重于所謂的“傳統芯片”,即那些10至28納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。報告詳細闡述了這一趨勢,預計到2032年,中國在10至22納米芯片的生產份額將從6%躍升至19%,而在28納米以上的芯片生產上,中國的份額將從2022年的33%增長至37%,增幅顯著。這一數據表明,中國正通過深耕成熟制程市場,逐步擴大其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影響力。
對于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,這樣的發展趨勢既是一種警示,也是一個機遇。警示在于,要想在全球半導體技術競賽中保持競爭力,必須加速攻克先進制程技術難關,減少對外依賴;而機遇則體現在,通過深化在成熟制程領域的布局,中國廠商可以在特定細分市場建立起堅實的產業基礎,為后續的技術突破奠定物質與經驗基礎。
面對這樣的行業報告,對于華為等國內優秀半導體企業而言,無疑是一個強烈的信號。它們需要在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的雙輪驅動下,共同發力,加大研發投入,優化產業鏈布局,提升核心競爭力。特別是在芯片設計、材料科學、設備制造等關鍵環節,要實現技術突破,打破國際封鎖,從而在國際半導體舞臺上占據更重要的位置。
長遠來看,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路徑,不僅要著眼于短期的市場占有,更要注重長遠的技術積累與產業升級。通過政策引導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、國際人才引進等多重措施,逐步構建起完整的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,實現從“芯片大國”向“芯片強國”的轉變,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提供堅實支撐。這條路雖然漫長且艱難,但正如華為等企業所展現的堅韌與創新精神,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,依然充滿希望與可能。
*免責聲明: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,網站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,不代表公司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,如果有任何異議,歡迎聯系我們。
推薦新聞